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等在东亚更新世斑鬣狗化石的古蛋白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饶慧芸、研究员刘金毅和副研究员张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益民、哥本哈根大学教授Westbury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邵庆丰合作,报道东亚更新世斑鬣狗化石的古蛋白序列,并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东亚斑鬣狗化石的分类及其与非洲现生种间可能的基因交流。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是Crocuta属下的现生种,目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在地质时期,它几乎占据欧亚大陆,称为洞穴鬣狗。目前对于斑鬣狗起源和演化历史的认识尚未统一,形态学、线粒体基因以及核基因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然而,多数分子数据来自欧洲,亚洲的研究开展较少,现仅有4个遗址点获取有效的DNA数据,需补充更多数据。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存在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晓明与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教授董广辉、中科院院士陈发虎,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雷初朝合作,对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和2个犀牛科动物骨骼标本开展古DNA研究,研究获得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数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该研究系青藏高原地区大型动物古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的工作,是遗传学(古DNA)、考古学、古气候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合作的范例,对认识中晚全新世野生动物地理格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3
一种释放剂可免核酸提取检测新冠病毒
10月20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一种无需进行核酸提取的释放剂检测法在新冠病毒检测工作中实现应用。这种全新的检测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检出率,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缺少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地区,检测用到的“样本释放剂”产品目前基本都用于新冠病毒的样本处理。
该技术由内蒙古某生物技术企业联合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其样本释放剂主要用于待测样本的预处理,使样本中的待测物从与其他物质结合的状态中释放出来,以便于使用体外诊断试剂或仪器对待测物进行检测。
——《科技日报》
4
美国首次采集到小行星表面的岩石样本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资料图为OSIRIS-REx探测器拍摄的小行星“本努”地面。
10月20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当日完成了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的岩石样本采集任务,这是美国首次在小行星表面采集到岩石样本。
据美联社报道,作为这项任务的合作单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科研人员10月20日向“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发送指令,随后它开始以大约每小时0.2英里的速度向“本努”飞去。探测器穿过小行星上空狭窄的空间,避开了巨石,之后在名为“南丁格尔”的陨石坑上方悬停。
——中国新闻网
5
首张人类蛋白质组测序草图绘成能为个体化医学和疾病新疗法提供更多关键信息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图片说明:首张人类蛋白质组测序草图“出炉”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9日报道,在人类基因组图谱(人类生命的基因“蓝图”)发布20年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布,他们绘制出了人类蛋白质组首张测序草图,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命并治疗疾病。
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研究成员之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血液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弗·奥威尔说:“最新草图对我们理解人类生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科技日报》
6
不同渴觉背后存在大脑调控机制
为什么我们吃了咸的薯片之后想喝水,为什么在运动后想喝功能性饮料?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Dr. Yuki Oka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能够解释这一人人都经历过的日常行为背后的细胞与脑环路基础。
该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具有两种类型的渴觉及相应的液体摄入模式:当体液渗透压升高时,我们会寻求纯净水来稀释血液;当我们因为出汗等原因流失体液时,我们会同时寻求水和盐(矿物质)溶液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新华网
来源:今日科协
原标题:《科技话题:世斑鬣狗化石、热带大型哺乳动物、新冠病毒、岩石样本、首张人类蛋白质组测序草图、不同渴觉》




上一篇:为何喀什找不到零号病人 可借助抗体检测和基因测序(3)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 盟市动态 兴安盟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