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怀柔科学城密集开杜瓦罐工40个项目投资额预计198亿元



原标题:下半年怀柔科学城密集开工40个项目

下半年怀柔科学城密集开杜瓦罐工40个项目投资额预计198亿元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效果图。

下半年怀柔科学城密集开杜瓦罐工40个项目投资额预计198亿元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效果图。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于昨日在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年内怀柔科学城落地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将达到5个。下半年,怀柔科学城还将密集开工40个重点项目,投资额预计198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密集开工,将全面拉开怀柔科学城“科学+城”的建设框架。

  新京报讯 6月29日,怀柔科学城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于同天启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探测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则是生命医学领域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叫大科学装置,是指为提高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能力,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的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外形像一个“放大镜”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占地976亩,总投资47.6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运行。建成后将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这个装置的建筑外形像一个放大镜,相当于是探测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对材料变化的观察。“比如粤港澳大桥的一个工件,我们通过模拟南方高盐、高湿、高温的环境,模拟大桥工件实际的工作环境,再用光源去观察它,看它什么时候出现裂缝。”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副总经理董宇辉说。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应用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将在我国先进材料、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医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微细加工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提供突破瓶颈问题的关键手段,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成像设施将成为生物医学全功能研究平台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由北京大学作为法人单位,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怀柔科学城目前唯一聚焦生命科学的国家重大科技设施。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17.35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运行。

  设施建成后,将以前所未有的综合能力、成像手段、研究范式,形成跨尺度、多模态、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生物医学成像全功能研究平台,实现高端生物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成为生命医学领域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设施。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项目副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孙育杰介绍:“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小到分子活动,大到动植物的生长,时间和空间的尺度都不同。从纳米级到分米级,从毫秒级到月、年。跨尺度成像,就是把不同空间、时间尺度的研究对象能够融合成一个图像信息。”

  ■ 追访

  下半年拉开科学城“科学+城”的建设框架

  除了上述2个大科学装置外,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二期(子午工程二期)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另外,2017年9月开工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和2018年开工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已经完工,土建工程已经完成85.5%;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土建工程完成55%。

  今年下半年,怀柔科学城将密集开工40个重点项目,包括科学设施和研发平台项目14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16个,投资额预计198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密集开工,将全面拉开怀柔科学城“科学+城”的建设框架。

  届时,怀柔科学城落地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将达到5个,占在北京落地的19个大科学装置的26%,是北京地区大科学装置最为密集的区域。

  凭借这些大科学装置,怀柔科学城将形成定位清晰、高度密集、先进高端的设施平台集群,为原始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研人员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将不断取得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提高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科学城紧凑布局 打造“无界共享街区”




上一篇:东北大学新增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5个本科专业
下一篇:河南省生物医固体激光器药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