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新冠疫苗研发竞赛:中国5款疫苗领跑全球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崔笑天 北京报道

截至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625万,死亡人数37万。而只有有效的疫苗被研发出来,人类才算终于战胜了新冠病毒。

目前,有能力的国家都在加紧进行新冠疫苗的研发。5月20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实际数量肯定还要更多,其中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评估。

中国无疑处于第一梯队。5月3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5款疫苗在进行二期的临床试验,所以我们不会比其他国家落后。”这5款疫苗分别是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陈薇团队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Ad5-nCoV疫苗,以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家单位参与研发的4款灭活疫苗。

此外,美国与英国的疫苗研发也备受关注。主要有以下五款:美国生物公司Moderna的mRNA-1273疫苗、制药巨头辉瑞与德国生物公司BioNTech的mRNA疫苗BNT162、制药公司Inovio的DNA疫苗INO-4800、Novavax公司的重组纳米颗粒疫苗,以及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

领导牛津大学疫苗研究的AndrewPollard博士表示,研究团体多多益善,“我们不是在和彼此竞争,而是在和全球流行的病毒竞赛,越多人参与这场竞赛越好。”

全球公认的五种新冠疫苗设计路线为: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DNA疫苗)、重组基因工程(蛋白重组)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我国也正在按此进行布局并加快推进。

中国5款疫苗领跑全球

中国跑在前列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与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属于传统技术路径,研究团队制备出大量活病毒后,再将其灭活,然后把病毒通过注射的方式引入健康人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但由于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容易在人体内被降解掉,所以需要接种多次,对疫苗的需求量大。

腺病毒载体疫苗则属于新兴技术。腺病毒属于常见的双链DNA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研究团队利用这一能力,把编码新冠抗原的DNA序列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整合进腺病毒基因组内,并去掉腺病毒负责繁殖的基因,使得疫苗安全有效。

目前,中国的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与4款灭活疫苗均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按照常规,疫苗的人体试验共有三期,一期人数较少,重点考察疫苗的安全性,并确定安全剂量;二期人数稍多,重点考察疫苗能否顺利诱导出抗体;三期人数最多,重点考察疫苗是否管用。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后,疫苗可以申请上市及批量生产。

5月22日,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陈薇团队合作研发的腺病毒载体Ad5-nCoV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这也是全球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试验结果显示,2020年3月16日-3月27日,通过对108名18至60岁的健康成年人注射疫苗后发现,Ad5-nCoV疫苗接种后28天可耐受,并具有免疫原性。中和抗体的滴度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接种后第14天产生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

该研究主要和次要测量指标分别为接种后7天内、28天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整体不良反应人数占比为 81%,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3级不良反应率为9%。

不过,中和抗体的浓度似乎不尽如人意。108位受试者被分为低、中、高剂量三组,每组36人。接种后28天,低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值为14.5,中剂量组为16.2,高剂量组也只有34。

中和抗体的浓度需要达到多少才令人满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对媒体表示,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中和抗体滴度要至少超过40以上,40是最底线的指标。总体来说,中和抗体浓度越高越好,理想的疫苗保守估计要达到1000左右。

“这篇文章的数据显示,具有预存抗体的受试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偏低。”疫苗学研究者、杜克大学助理研究员李大鹏表示,“因此目前不能过度乐观。”

国信证券分析师张金洋认为,康希诺疫苗的未来仍存三点不确定性,一是免疫反应性的持续时间,需要后续更长时间的结果来观察血液中各项免疫反应指标的变化;二是免疫反应性不等于保护性。目前尚无研究系统性评估新冠病毒抗体是否能帮人类对抗病毒的再次感染;三是预存的腺病毒反应性问题如何解决。




上一篇:激光技术国产化,瑞丰恒紫外固体激光器引领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