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尽显风采!冬奥会背后科技创新的“



伴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美收官

这是一届简约而不简单的奥运盛会

从开幕到闭幕

从比赛场馆到冬奥村

基础设施、智能服务、医疗保障……

科技创新贯穿始终

今天

小编继续为您盘点

2022年冬奥会中的那些“北京力量”

石墨烯助力低温环境温暖保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使用了石墨烯发热材料的部分加热座椅、加热沙发、加热桌子、加热地毯应用在“鸟巢”中,实现温控管理。

在冬奥组委主导下,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技术扶持下,国家体育场“鸟巢”与座椅沙发的生产企业、石墨烯技术民用推广企业联合进行课题攻关,经过反复实验提出了低温环境石墨烯发热新材料技术及智能加热管理系统方案。Aika爱家科技为冬奥会专门研发的石墨烯发热布料摆脱了对基材的依赖,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分散液做成了一块能够发热的“布”,拥有出色热传导性能。

    “石墨烯发热布料跟棉布一样,在24V的低电压下就可以高效发热,温度值控制在30℃至47℃。”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Aika爱家科技董事长陈利军以座椅举例,座椅的背部和坐垫织布下层都放置了石墨烯发热材料,座椅下方有一个按钮,长按开机,短按可以切换温度,三档温度分别是30℃、37℃和47℃。

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国际一流的大型半开放场馆,开幕式当天最低气温-6℃,闭幕式时气温-2℃。陈利军说,在-10℃的室外环境中,发热座椅可以在2分钟内发热。

同样,桌子、地毯的夹层中也使用了这种石墨烯发热布料,和座椅、沙发一起形成温暖的小环境。石墨烯加热地毯发热温度均衡在40℃,在室温-5℃环境下,地毯的表面温度为20℃。

“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

2020年10月,作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国家游泳中心冬—夏运动场景转换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在科技部正式立项。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在冬奥场馆建设改造中,坚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场馆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并完成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改造工程,实现“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

“冰立方”中的冰壶场地。新华社记者 梁金雄 摄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关键的环节是制冰。场馆采用制冰机组“两用一备”的方案,即赛场旁边有两组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就像人体的动脉和静脉一样;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相当于毛细血管一样与动脉静脉相连;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打开制冰机组使其运行,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同时场馆改造的除湿系统,确保了冰壶比赛的低温低湿赛场环境要求。场馆的除湿系统就像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样,源源不断地将干冷空气送入比赛大厅,并将大厅内的湿热空气带出去。

智慧冬奥为运动员创造舒适的环境

AIoT智能建筑操作系统,为北京冬奥村打造智能人居示范标杆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统称北京智能建筑)基于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建筑操作系统,为北京冬奥村打造了智能人居示范标杆,构建了综合能源、智能安防、健康环境、智能服务等创新应用,提升赛事期间的运动员体验,同时,满足赛后作为休闲度假区及高端人才公寓的智能运营需求,打造更安全、更低碳、更健康、更智能的人性化居住与工作环境。

北京冬奥村


上一篇:探寻武汉自来水事业“觉醒年代” “百年武水红
下一篇:EZZ生命科学发现DNA长高密码 助力孩子人生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