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



  原标题:“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好生活

  中新网丽水6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绿水青山是美丽,亦是幸福。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15年前,发轫于浙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其转化实践方兴未艾。

“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

农民们正在水田间劳作 范宇斌 摄

  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浙西南的绿水青山孕育“处州十县好龙泉”。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龙泉市多年来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管理、科学的保护机制,筑牢“美丽浙江”生态屏障,不断释放“绿色红利”,成为百姓“幸福之源”。

  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龙泉市委书记王顺发表示,龙泉将创新实践“两山”理念,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辟“两山”新境界,勇当浙江“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

杨小健在家庭农场里采摘成熟的桃子 范宇斌 摄

  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底色”

  初夏,中新网记者走进龙泉,探寻这方土地如何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

  江南农忙时节,浙江省级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小梅镇黄南村,雨水氤氲之下,远山朦胧,白鹭翩翩,农民们戴着斗笠、忙着插秧。

“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

  一位村民正在梨树林里采收铁皮石斛 范宇斌 摄

  “这里是山城龙泉少有的千亩良田,2011年实施油稻轮作以来,我们村实现从‘种田地’到‘卖风景’转型。”黄南村种植大户王登辉打理着300多亩农田。

  绿色种植是当地农业的“重头戏”。物理杀虫、秸秆还田、肥药双控、生态沟渠……王登辉与村民们构建起山地油稻轮作的绿色防控体系。王登辉谈及,绿色生态种植提升作物品质,其依托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亩均效益提高到近800元。

  黄南村村民杨小健的家庭农场背靠青山,面朝梅溪,记者到访时正是桃子成熟之时,红彤彤的蜜桃挂满枝头。

  “60多亩桃林,每年能有10万多斤产量,搞农业虽然看天吃饭,但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生态赋能农产品,我只施用有机肥,还养了不少土鸡。”杨小健说,“前两年,我又种起糖蔗,办起红糖加工厂。精耕细作、生态种植,下的都是苦功夫,希望能卖出好价钱。”

“两山”转化看浙江龙泉路径:山水林田间觅美

浙江龙泉下樟古村唤醒乡愁,引游客前来体验山居生活 范宇斌 摄

  “农业过去靠天、靠地、靠人,现在还要‘靠脸’。”在杨小健看来,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还需联动互联网,农民在将来还要扮演好营销者的角色。去年,他的古法红糖通过微商销售,销量不错。

  随着乡村旅游兴起,黄南村于2012年办起油菜花乡村漫游节,当年就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村民杨根贵烧得一手好羊肉,他家办起农家乐,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他说,“春天赏花、夏天摘果、秋天庆丰收、冬天熬蔗糖,游客四季到此皆有玩法,也带旺了我们农家乐。”

  近年,龙泉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产于此的竹笋、灵芝、黑木耳等“身价大涨”。去年,“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达9亿元,“丽水山居”营业总收入增长32.7%。

  山野掘金 “钱景”愈发宽广

  “淘金”草木山水间,于龙泉人而言,守住这方净土,才能捧住“金饭碗”。

  位于小梅镇的浙江龙泉山泉酒业有限公司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好水酿好酒,这里是瓯江之源,还是粮食生产功能区,是酿酒工艺的最佳选择地。”该公司项目负责人萧金荣介绍,该项目预计2020年底投入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直接带动周边就业百余人。

  位于西街街道的唯珍堂石斛文化园里,负责人吴纪贤正和工人采摘最新鲜的铁皮石斛。绿水青山滋养下,无论是大棚里,或是共生在梨树上的石斛都长势茁壮、花开正艳。




上一篇:把风光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风电制氢路在
下一篇:我们获得基因突变的速度可以帮助预测寿命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