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萧山:生态文明迈新步 全域颜值攀新



  萧山,坐拥好山好水,一江春水、两岸青山绵延而来。2018年,萧山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又添新彩——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全面开花;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刷新全域颜值;蓝天碧水战持续不断,天蓝水清百姓笑开颜;湘湖的保护利用有了立法依据,成为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萧山誓用“绿色”勾画出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绘就人民幸福生活的生态原色。

  用法律保护“绿水青山”

  随着三期的完成,湘湖的开放景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湖面扩大到6.1平方公里,面积与西湖接近,基本上恢复了古湘湖的历史形态。保护和开发湘湖,是萧山做美生态的点睛之笔,是萧山在新时代写下的华丽篇章,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萧山的生动实践。

  如何更好地为湘湖撑起法律法规的“保护伞”,也是萧山百姓一直期待和呼吁的。

  2018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杭州市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不仅对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分别规定了具体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同时也对度假区各类资源要素规定了保护措施,旨在协调湘湖度假区保护、建设与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的关系。同时,对产业准入、公民旅游都有了限制和约束,更好地保护湘湖。

  城镇乡村刮起“美丽风”

  不久前,年过九旬的台胞乡贤楼文渊回到家乡楼塔看望亲友,近一年不见,楼塔古镇变化巨大。那老弄古巷、潺潺小溪、雕梁画栋,年少时的记忆又重现眼前。老先生沉浸其中,难掩内心的激动。返程时,他打通了楼塔镇党委书记的电话,感慨地说:“一切就像在梦里。”

  这样的改变何止在楼塔。在靖江,一架架各式飞机造型出现在大街小巷,生动地诠释了“空港”优势;在瓜沥,红色的慢行系统随着建设四路延伸,搭配周边运动类雕塑,亚运会的气息迎面而来;在义桥,昔日杂乱无章的巷子弄堂“摇身一变”,成为小资青年“打卡”的文艺之地……2018年,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楼塔、临浦、南阳、靖江、义桥、瓜沥等镇街集镇都焕发了新活力。

  从集镇再来到农村,这里的变化同样让人惊叹。原先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小品绿植;原先不敢踏进门的公厕,早已变成了集“洁美雅”于一体的农村一景;原先斑驳的墙面也成为各种富有地域风情的墙绘。2018年,萧山对于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创建A级景区村庄,第一批30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加快建设,全域大花园建设遍地开花。

  持续打好蓝天绿水保卫战

  2018年,不少萧山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频频晒出蓝天白云的美图,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别有一番澄净的味道。家住蜀山街道的王美玲对此深有感触,“感觉这几年来,空气质量在逐步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得益于我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成效的逐步显现。近年来,我区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全面淘汰黄标车和1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有效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促使臭氧浓度下降;大力开展扬尘治理等举措,推动大气质量改善。

  天好了,水也清了。在巩固“五水共治”成果上,我区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实行城区生活小区雨污分流,加大其他类排水户排水专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从源头巩固提升治水成效。同时,积极创建“美丽河道”“美丽池塘”等,让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汪汪碧水出门即见,展开一幅美丽水乡的新画卷。




上一篇:武汉一大学生两年献血1万毫升
下一篇:携手东软汉枫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将加快建设智